什么是波浪理论?
波浪理论是由拉尔夫·尼尔森·艾略特提出的技术分析理论,核心认为市场价格的波动遵循自然规律,呈现周期性的“波浪”形态——上涨趋势由5个推动浪(1、2、3、4、5浪)构成,下跌趋势由3个调整浪(A、B、C浪)构成,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8浪循环。同时,浪型具有“层级性”,即一个大的浪型中包含多个小浪,小浪又嵌套更小的浪,如同“海浪中的涟漪”。
如何应用波浪理论?
1. 识别浪型结构
- 先判断当前市场处于上涨(推动浪)还是下跌(调整浪)趋势,再逐步划分浪的层级(如大周期浪、中周期浪、小周期浪)。
- 推动浪中,1、3、5浪为上涨浪(3浪通常最强),2、4浪为短期回调;调整浪中,A浪下跌,B浪反弹,C浪为深度下跌。
2. 结合浪的特征辅助判断
- 推动浪中,3浪通常不最短,2浪回调幅度不会超过1浪起点,4浪回调不会低于1浪终点(“浪4不重叠浪1”)。
- 调整浪形态多样(如锯齿形、三角形等),需结合成交量、时间周期等细节确认。
3. 预测价格目标与时间周期
- 根据浪的比例关系(如黄金分割比例),预测后续浪的涨幅或跌幅(例如,3浪可能是1浪的1.618倍)。
- 利用浪型的周期性,判断趋势持续时间,辅助制定持仓周期。
4. 结合其他工具验证
- 波浪理论存在“千人千浪”的主观性,需结合均线、MACD、成交量等工具过滤信号,避免误判。
需注意,波浪理论更适合趋势明确的市场,在震荡市中容易失效,且实际浪型常出现延伸、变异,需灵活应用,避免机械数浪。